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二 部 4画 正文・子集上

正文・子集上

二部

4画,

U+4E94

𠄡,㐅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𠄡 、 㐅

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𡘋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又,格五。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又,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又,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又,姓。漢五京。又,第五、五鹿,皆複姓。

康熙字典注解

〔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二部

〔五〕字拼音是,独体字,五行属

〔五〕字造字法是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是交午,纵横交错。

〔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ǔ] ⑴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⑵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