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的说文解字解释
烏
wū烏部 部 10画 U+70CF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哀都切頁碼第121頁,第5字續丁孫
烏
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吁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凡烏之屬皆从烏。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嗚,非是。
𡗃
異體𤚶
古文烏,象形。
𡖗
異體𥾪、於
象古文烏省。
附注段玉裁注:「『鳥』字點睛,『烏』則不,以純黑故不見其睛也。」
附注《說文新證》:「孫詒讓《名原》以為『上為開口盱呼形』,可從。烏鴉的特徵是仰天張口呼鴉鴉,因此古人以此為象。『於』是由『烏』分化出來的字,先秦二字無別。」
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宛都反頁碼第316頁,第3行,第1字述
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𥃳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凡烏之屬,皆從烏。
鍇注臣鍇曰:「烏,反哺也。曽參有孝德,三足烏巢其冠。言此字本象烏形,假借以爲烏呼也。」
反切………頁碼第316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烏象形。
反切………頁碼第316頁,第5行,第2字述
象古文烏省。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哀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626頁,第1字許惟賢第278頁,第7字
孝鳥也。
段注謂其反哺也。《小爾雅》曰: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象形。
段注鳥字點睛。烏則不。以純黑故不見其睛也。哀都切。五部。
孔子曰:烏,亏呼也。
段注亏各本作盱。今正。亏,於也。象气之舒。亏呼者,謂此鳥善舒气自叫。故謂之烏。
取其助气。故㠯爲烏呼。
段注此許語也。取其字之聲可以助气。故以爲烏呼字。此發明假借之法。與朋爲朋黨。韋爲皮韋,來爲行來,西爲東西,止爲足,子爲人偁一例。古者短言於。長言烏呼。於烏一字也。《匡繆正俗》曰:今文尚書悉爲於戲字。古文尚書悉爲烏呼字。而詩皆云於乎。中古以來文籍皆爲烏呼字。按經,傳,《漢書》烏呼無有作嗚呼者。唐石經誤爲嗚者十之一耳。近今學者無不加口作嗚。殊乖《大雅》。又小顏云:古文《尙書》作烏呼。謂枚頤本也。今文《尙書》作於戲。謂漢石經也。洪适載石經《尙書》殘碑於戲字尙四見。可證也。今《匡繆正俗》古今字互譌。
凡烏之屬皆从烏。
古文烏。象形。
象古文烏省。
段注此卽今之於字也。象古文烏而省之。亦𠦶省爲革之類。此字葢古文之後出者。此字旣出。則又于於爲古今字。《釋詁》、《毛傳》,鄭注經皆云:亏,於也。凡經多用于。凡傳多用於。而烏鳥不用此字。
白话解释
乌,孝乌。象形。孔子说:“乌,闭目哀叫。”因乌这种孝鸟常在病患的弥留之际哀叫助气,所以人们称丧命为“乌呼”。所有与乌相关的字,都采用“乌”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金文像鳥抬起頭叫的樣子,表示烏鴉喜歡啼叫的特徵;另有一個形體沒有畫出眼睛。篆文像沒有畫出眼睛的烏鴉,因為烏鴉全身黑色的羽毛,所以看不出眼睛的位置。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將烏鴉的足及尾變成四點。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1

藤花榭本重文2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沈子它簋蓋(金)西周早期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𦅫鎛(金)春秋中期

余贎乘兒鐘(金)春秋晚期

鄂君啟舟節(金)戰國中期

郭.語4.24(楚)

郭.唐.8(楚)

上(1).孔.21(楚)

郭.語1.33(楚)

郭.語2.5(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烏部

睡虎地簡14.76(隸)秦

烏氏鼎(隸)西漢

流沙簡.屯戍18.4(隸)西漢

春秋事語19(隸)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孔宙碑(隸)東漢

熹.易.坤文言(隸)東漢

三體石經.書.無逸(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𥃳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凡烏之屬皆从烏。臣鉉等曰:今俗作嗚,非是。(於)古文烏,象形。(於)象古文烏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