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的说文解字解释
舞
wǔ舛部 部 14画 U+821E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文撫切頁碼第174頁,第9字續丁孫
𦨅
異體舞
樂也。㒳足相背,从舛𣞤聲。
𦏶
異體𦐀
古文舞从𦏲、兦。
附注徐鍇繫傳作「从羽,亡聲」。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語:「象人執物而舞之形。篆增舛,象二足……舞者手舞足蹈。」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舞,快乐地活动手足。“舛”用两足相背的形象,表示众人一起踢踏跳跃。字形采用“舛”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这是 古文写法的“舞”字,字形采用“羽、亡”会义,表示头戴羽饰,祭祀舞蹈,悼念亡灵。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大,手中持物,為「無」之初文。「大」為人,正像人兩手持舞具而舞的樣子。至西周後假借為有無字,故金文乃以加二腳形之「舞」()或加辵形之「?」為舞蹈字。舞蹈與腳有關,故字加腳形或從辵,構字之意相同。「?」字後世不傳。戰國文字據金文「
」而省「辵」形。篆文則據金文「
」之腳形及秦簡文字而成從舛、無聲之形構,為隸書及楷書字形之所本。《說文》另收有古文「
」,從羽、亡聲。「羽」為鳥羽,可振示舞具;「亡」為逃亡,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甲骨文及戰國文字字形屬於合體象形,「舞」字屬於形聲兼會意,「?」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鐵120.3(甲)

甲2858(甲)

甲2858(甲)

匽侯銅泡(金)西周早期

余贎乘兒鐘(金)春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舛部

縱橫家書158(隸)西漢

馬王堆三號墓簡(隸)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樂也。用足相背,从舛;無聲。(𦐀)古文舞从羽、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