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毋的说文解字解释

毋的说文解字解释

毋部 部 4画 U+6BCB

毋部

4画

U+6BCB

武扶切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武扶切頁碼419頁,第1

毋止之也。从女,有奸之者。凡毋之屬皆从毋。

附注段玉裁改為:「止之詞也。从女、一,女有姦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姦也。」容庚《金文編》:「毋與母為一字。」按:毋、母古本一字,後分化為禁止之詞,乃加一畫以別之。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文區反頁碼1002頁,第2行,第1

毋止之也。從女,有奸之者。凡毋之屬,皆從毋。

鍇注臣鍇曰:「能有守也,此指事。」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武扶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503頁,第1許惟賢1089頁,第7

毋止之䛐也。

段注䛐依《禮記・釋文》補。䛐者,意內而言外也。其意禁止,其言曰毋也。古通用無。詩書皆用無。《士昏禮》。夙夜毋違命。注曰:古文毋爲無。是古文禮作無,今文禮作毋也。漢人多用毋。故《小戴禮記》,今文《尙書》皆用毋。《史記》則竟用毋爲有無字。又按詩毋敎猱𦫵木。字作毋。《鄭箋》。毋,禁辭。

从女一。

段注會意。武扶切。五部。

女有姦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姦也。

段注各本但有从女有奸之者六字。今補十字。禁止之令勿姦。此說从一之意。毋與乍同意。乍下云:止也,从亡一,一有所礙之也。然則毋下亦當从女一,一有所礙之。其義可互證。《曲禮・釋文》、《大禹謨・正義》皆引《說文》云其字从女。內有一畫。象有姦之形。禁止之勿令姦。古人云毋,猶今人言莫也。此以己意增改而失許意。葢許以禁止令勿姦,說从一。陸孔以有姦之者,說从一。不知女有姦之者五字爲从一以禁止張本。唐人之增改。今本之奪落。皆繆。而唐本可摘以正今本。

凡毋之屬皆从毋。

白话解释

毋,使之停止。字形采用“女”作边旁,一横指事符号,表示此女有 * 行为。所有与女相关的字,都采用“毋”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三例:其一、二例由「女」加「一」而成。女,像女子整飭衣襟、跪拜行禮的樣子,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屬象形;一,在此表示「禁止」的意思,和記數的「一」字無關,並沒獨立的形、音、義,只是一個臆構的虛象而已。二者相合成,以示不要侵犯女子,也就是禁止的意思,形義契合,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其第三例,業經隸化,頗失其形,不易瞭解其原形。篆文從「女」為形,以「一」示禁止之意,整齊明顯,也足以說明戰國文字一、二例的形構。隸變作,和戰國文字第三例一致,自失其形,而楷書之毋無疑沿之隸書之形以定體。以上諸形,都由象形之「女」加虛象「一」而成,屬合體指事。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止之也。从女,有奸之者。凡毋之屬皆从毋。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