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的说文解字解释
斤
jīn斤部 部 4画 U+65A4
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舉欣切頁碼第472頁,第3字續丁孫
斤
斫木也。象形。凡斤之屬皆从斤。
附注徐鍇繫傳:「斫木斧也。」段玉裁注:「橫者象斧頭,直者象柄,其下象所斫木。」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斫木曲柄斧類工具,周金文以後分成兩體書寫,象形意味漸失。」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舉欣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864頁,第1字許惟賢第1245頁,第1字
斫木斧也。
段注此依小徐本。凡用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則謂之斤。
象形。
段注橫者象斧頭。直者象柄。其下象所斫木。舉欣切。十三部。
凡斤之屬皆从斤。
段注按此篆象形之下當有一曰十六兩也六字。乃與《金部》銖鈞,《㒳部》兩,《禾部》䄷,合成五權。十黍爲絫,附見於絫下。斗二𦫵曰觳,附見於鬲下。《說文》之例正如此。班固說五權曰:斤,明也。卽《爾雅》、《毛傳》之斤斤,察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斫【石】,木斧也。
斫木斧也。
斫【石】,木斧也。
白话解释
斤,砍木头的斧子。字形像斧头的形状。所有与斤相关的字,都采用“斤”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左為橫向的刃、右為其柄,像砍樹的工具,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它和斧頭的不同,斧刃為縱向,斤刃是橫向。金文作
、
,左像斤刃,餘像其柄,而刃與柄分離,形體甚多訛變。戰國文字之
,承自金文之形,應很明顯。篆文作
,左方的斤刃再加彎曲,益失其形。字經隸書,形變作
,楷書沿之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前8.7.1(甲)

征人鼎(金)西周早期

仕斤徒戈(金)戰國早期

說文‧斤部

廿六年詔十六斤權(篆)秦

睡.效6(隸)秦

一號墓竹簡295(隸)西漢

居延簡甲2540A(隸)西漢

永初鍾(隸)東漢

魏中尚方尉斗(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斫木也。象形。凡斤之屬皆从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