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的说文解字解释
因
yīn囗部 部 6画 U+56E0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伊申反頁碼第518頁,第1行,第1字述
就也。從囗、大。
鍇注臣鍇曰:「《春秋左傳》曰:『植有禮,因重固。能大者,衆圍就之也。』《史記》曰:『就之如日。』言近則大也。又,大字人之象也,天因就人之爲也。《尚書》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於眞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110頁,第2字許惟賢第490頁,第3字
就也。
段注就下曰:就高也。爲高必因丘陵。爲大必就基阯。故因從囗大。就其區域而擴充之也。《中庸》曰: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左傳》曰:植有禮。因重固。《人部》曰:仍,因也。《論語》。因不失其親。謂所就者不失其親。
从囗大。
段注於眞切。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因不失其親」=恩不失其親。
就也,有擴張誼。
白话解释
因,就近依凭。字形采用“囗、大”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像人倒臥在墊席之上的樣子,從大從囗。「大」是人正面的形體,「囗」表示方正墊席的形狀。戰國文字將方正的墊席改作略似三角形的形狀,但仍然可以看出人倒臥其上的樣子。篆文之後的字形,都是依據甲、金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餘15.3(甲)

後2.25.6(甲)

掇2.158(甲)

蟎鼎(金)西周中期

陳侯因敦(金)戰國中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信2.021(楚)

郭.成.18(楚)

郭.尊.17(楚)

郭.語1.31與97相連(楚)

說文‧囗部

睡虎地簡8.11(隸)秦

老子甲後401(隸)西漢

熹.詩.韓奕(隸)東漢

史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就也。从囗、大。徐鍇曰:“《左傳》曰:植有禮,因重固。能大者,眾圍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