誾的说文解字解释
誾
yín言部 部 15画 U+8ABE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語巾切頁碼第69頁,第33字續丁孫
誾
和說而諍也。从言門聲。
附注沈濤古本攷:「《一切經音義》卷十二引作『誾誾,和說而爭』,蓋古本如是。說解中誾字為淺人所刪。爭、諍通用字。」張文虎《舒藝室隨筆》:「从門會意,从言,省『亦聲』,非从門聲也。」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言陳反頁碼第196頁,第5行,第1字述
和悅而諍也。從言門聲。
鍇注臣鍇按:《論語》曰:「冉有誾誾如也。」《春秋左傳》曰:「齊師伐魯,季孫謂冉有曰:『若之何有?』曰:『一子守,二子從。』公又曰:『當子之身,齊人伐魯而不能戰,子之恥也。』又對叔孫曰:『君子有逺慮,小人何知?』」皆和悅之諍也。
段注本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師甘水頁簋(金)西周晚期

說文‧言部

漢印徵西漢

衡方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和說而諍也。从言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