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说文解字解释
仁
rén人部 部 4画 U+4EC1
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如鄰切頁碼第257頁,第6字續丁孫
仁
親也。从人从二。
鉉注臣鉉等曰:仁者兼愛,故从二。
忎
古文仁从千、心。
𡰥
古文仁或从尸。
附注《說文新證》:「『仁』字見秦系文字,从人,从二,人亦聲。楚系文字从心、从人(千、身)聲。《說文》古文第一形即繼承『忎』形;第二形繼承中山王壺『𡰥』形。秦漢文字繼承『仁』形。」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五反切爾申反頁碼第660頁,第4行,第3字述
親也。從人二聲。
鍇注臣鍇曰:「并下二字,通論詳矣。」
反切………頁碼第660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從千、心作。
反切………頁碼第660頁,第5行,第2字述
古文仁從尸、二。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如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458頁,第5字許惟賢第640頁,第6字
親也。
段注《見部》曰:親者,密至也。
从人二。
段注會意。《中庸》曰:仁者,人也。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大射儀》。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於此意相人耦也。《聘禮》。每曲揖。注。以相人耦爲敬也。《公食大夫・禮》。賓入三揖。注。相人耦。詩《匪風》箋云:人偶能烹魚者。人偶能輔周道治民者。《正義》曰:人偶者,謂以人意尊偶之也。《論語》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辭。禮注云:人偶相與爲禮儀皆同也。按人耦猶言爾我親密之詞。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其字从人二。《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謂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謂仁乃是人之所以爲心也。與《中庸》語意皆不同。如鄰切。十二部。
古文仁。从千心作。
段注从心。千聲也。
古文仁。或从尸。
段注按古文夷亦如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仁,夷同,仁𦐧即夷𦐧可證。
古文作𡰥,與古文夷同,蓋古文仁、夷同字也。《左傳》之「夷𦐧」,《山海經》作「仁𦐧」可證。
古文仁、夷同。《山海經》「仁𦐧」。《左傳》作「夷𦐧」可證。
白话解释
仁,亲爱。字形采用“人、二”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仁”,字形采用“千、心”会义。
,这是“仁”的古文异体字,字形采用“尸”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人」、「二」二字構成,「人」表義,「二」,表音兼表義。表示二人之間相互親愛。金文以下之形皆承甲骨文而來,從二、人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或以甲骨文之「
」,為卜辭序數,可備一說。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1

藤花榭本重文2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包2.180(楚)

郭.唐.15(楚)

郭.唐.2(楚)

郭.老丙.3(楚)

郭.五.13(楚)

郭.五.30(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人部

睡虎地簡15.95(隸)秦

老子甲1(隸)西漢

老子甲後199(隸)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夏承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親也。从人从二。臣鉉等曰:仁者兼愛,故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𡰥)古文仁或从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