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的说文解字解释
七
qī七部 部 2画 U+4E03
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親吉切頁碼第484頁,第4字續丁孫
𠀁
異體七
陽之正也。从一,微陰从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从七。
附注丁山《數名古誼》:「七古通作『十』者,刌物為二,自中切斷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自借為七數專名,不得不加刀于七,以為切斷專字。」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秋日反頁碼第1128頁,第7行,第1字述
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衺岀也。凡七之屬,皆從七。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親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951頁,第2字許惟賢第1282頁,第8字
昜之正也。
段注易用九不用七。亦用變不用正也。然則凡筮陽不變者當爲七。但《左傳》、《國語》未之見。
从一。微侌從中衺出也。
段注謂。親吉切。十二部。
凡七之屬皆从七。
白话解释
七,阳的正数。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表示阳气,折笔表示微弱的阴气从中斜斜冒出。所有与七相关的字,都采用“七”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横畫表示被切割的物體,直筆表示切斷,「切」字的初文。金文作
,承甲骨文而來。戰國文字横畫略為右下彎,篆文直筆略作彎曲,以示與九十之「十」有所分別。隸書承篆文而直筆右彎,楷書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指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