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𠬪的说文解字解释

𠬪的说文解字解释

𠬪

biào

𠬪部 部 6画 U+20B2A

biào

𠬪部

6画

U+20B2A

𠬪

平小切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平小切頁碼125頁,第10

𠬪

𠬪物落;上下相付也。从爪从又。凡𠬪之屬皆从𠬪。讀若《詩》「摽有梅」。

附注饒炯部首訂:「覆手曰爪,此篆从之,象覆手持物以與人也……又,手也,此篆从之,象以又(手)承其物也。一與一承,其義為相付,故从爪、又,位于上下以指事。」

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平小反頁碼325頁,第1行,第1

𠬪物落上下相付也。從爪、又。凡𠬪之屬,皆從𠬪。讀若《詩》「摽有梅」。

鍇注臣鍇曰:「爪,覆手也。又:仰,手也。」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平小切古音第二部頁碼638頁,第1許惟賢285頁,第7

𠬪物落也。

段注也字依《韵會》補。草曰苓。木曰落。引伸之凡物皆曰落。

上下相付也。

段注付,与也。

从爪又。

段注以覆手与之。以手受之。象上下相付。凡物陊落皆如是觀。

𠬪之屬皆从𠬪。讀若詩摽有梅。

段注見《周南》。毛曰:摽,落也。按摽,擊也。《毛詩》摽字正𠬪之假借。《孟子》。野有餓莩。趙曰:餓死者曰莩。詩云莩有梅。莩,零落也。丅公箸云:莩有梅,《韓詩》也。《食貨志》。野有餓𦭼。鄭氏𦭼音蔈有梅之蔈。《孟子》作莩者,𦭼之字誤。《漢志》作𦭼者,又𠬪之俗字。《韓詩》作𠬪是正字。《毛詩》作摽是假借字。鄭德作蔈,亦假借也。《鄭風》。風其漂女。毛曰:漂猶吹也。毛意漂亦𠬪之假借。平小切。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孚與𠬪寶一字,猶符作票,莩讀殍,輕唇作重唇也。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物落;上下相付也。从爪从又。凡𠬪之屬皆从𠬪。讀若《詩》“摽有梅”。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