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𤈦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𤈦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火 部 11画 正文・巳集中

正文・巳集中

火部

11画

U+24226

𤈦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許偉切;《集韻》、《韻會》:詡鬼切,𡘋音虺。說文》:火也。从火,尾聲。》曰:王室如𤈦〇【按】《詩・周南》王室如燬,《釋文》云燬,字書作𤈦,一音火尾反。或曰:楚人名曰燥,齊人曰燬,吳人曰𤈦。此方俗訛語也。又,《廣韻》:齊人云火。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虎委切,音毀。玉篇》:烈火也。同「𤌋」。

集韻》與燬同。

康熙字典注解

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𤈦〕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uǐ、mé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尾

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uǐ] ⑴ 同“燬”。《玉篇•火部》:“𤈦,火也,烈火也。”《集韻•紙韻》:“燬,火也。或作𤈦。” [méi] ⑴ 方言。引火之物。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灰韻》:“𤈦,吴音媒……案𤈦,媒也,引火之物也。从火,尾聲。火已尾末將熄,則繼火尾者當用𤈦也。吴中捲紙引火曰𤈦頭。”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