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𩞁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𩞁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𩞁

食 部 20画 正文・戌集下

正文・戌集下

食部

20画

U+29781

𩞁

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莫婆切;《集韻》:眉波切,𡘋音摩。玉篇》:食也。

又,《集韻》:一曰哺小兒。或作䭩。

又,《集韻》:忙皮切 —— 與糜同,粥也。或作𩞇

康熙字典注解

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ó、mí,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麻、食

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ó] ⑴ 〔𩞁𩞁〕也作“饃饃”。一种面食品。方外山人《談徵•言部•母母叵羅》:“京師及河南人謂餅曰𩞁𩞁。”⑵ 食。《玉篇•食部》:“𩞁,𩞁食也。出《異字苑》。”按:《改併四聲篇海•食部》引《玉篇》同,《康熙字典•食部》引作“食也”。《集韻•戈韻》:“𩞁,食也。”⑶ 哺小儿。《集韻•戈韻》:“𩞁,哺小兒。”⑷ 饭涌出者。《篇海類編•食貨類•食部》:“𩞁,飯湧出者。” [mí] ⑴ 同“糜”。稠粥。《集韻•支韻》:“糜,《説文》:‘糝也。’或作𩞁。”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