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詩的说文解字解释

詩的说文解字解释

shī

言部 部 13画 U+8A69

shī

言部

13画

U+8A69

書之切

𧥳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書之切頁碼69頁,第15

詩志也。从言寺聲。

𧥳

𧥳古文詩省。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式其反頁碼195頁,第1行,第1

𧥳志也。從言寺聲。

反切………頁碼195頁,第2行,第1

古文詩省。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書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359頁,第1許惟賢161頁,第4

𧥳志也。

段注《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按許不云志之所之。徑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許渾言之也。所以多渾言之者,欲使人因屬以求別也。又《特牲》禮詩懷之注。詩猶承也。謂奉納之懷中。《內則》詩負之注。詩之言承也。按《正義》引《含神霧》云:詩,持也。假詩爲持。假持爲承。一部與六部合音冣近也。《上林賦》葴持。持音懲。

从言。寺聲。

段注書之切。一部。

古文詩省。

段注左从古文言。右从之,省寸。

白话解释

诗,是心志的流露。字形采用“言”作边旁,“寺”作声旁。“訨”,这是古文是“诗”的省略写法。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言、寺聲。篆文、隸書、楷書同。「詩」的本義為詩歌,因此從「言」表義;從「寺」聲沒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寺」的本義是官府廳堂,和「詩歌」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志也。从言寺聲。(𧥳)古文詩省。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