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的说文解字解释
糸部 部 19画 U+7E69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食陵切頁碼第1036頁,第4行,第1字述
索也。從糸,蠅省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食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626頁,第3字許惟賢第1143頁,第1字
索也。
段注索下云:繩也。艸有莖葉,可作繩索也。故从𡵬糸。繩可以縣,可以束,可以爲閑。故《釋訓》曰:兢兢,繩繩,戒也。《周南》傳曰:繩繩,戒愼也。
从糸。蠅省聲。
段注食陵切。蠅字入《黽部》者,謂其虫大腹如黽類也。故蠅以黽會意。不以黽形聲。繩爲蠅省聲。故同在古音弟六部。黽則古音如芒。在弟十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繩繩」訓戒,其正字尚未察得。
白话解释
绳,麻索。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省略了“虫”的“蠅”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像糸,右像黽。篆文從糸、蠅省聲。從「糸」,指絲索;「蠅」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包牘1(楚)

說文‧糸部

五十二病方243(隸)秦

老子甲後354(隸)西漢

孫臏22(隸)西漢

居延簡甲77(隸)西漢

袁博殘碑(隸)東漢

夏承碑(隸)東漢

流沙簡.屯戍6.7(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索也。从糸,蠅省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