纍的说文解字解释
纍
léi糸部 部 21画 U+7E8D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力追切頁碼第1036頁,第1行,第1字述
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從糸畾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力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624頁,第1字許惟賢第1141頁,第7字
綴得理也。
段注綴者,合箸也。合箸得其理,則有條不紊。是曰纍。《樂記》曰:纍纍乎端如貫珠。此其證也。
一曰大索也。
段注《論語》作縲。字之誤。注云:黑索也。亦誤作累。如《孟子》係累其子弟是。亦作羸。如《易・大壯》羸其角。馬云大索也。鄭,虞作纍。引申之,不以罪死曰纍。見楊雄反《離騷》注。
从糸。畾聲。
段注畾聲卽靁省聲也。力追切。十五部。按纍絫二字大不同。纍在十五部。大索也。其隷變不得作累。絫在十六部。增也。引申之延及也。其俗體作累。古所不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揚雄《反離騷》「纍」與「囚」同。
「不以罪死曰纍」,「湘纍」是也。《左傳》「纍臣」「纍囚」,前人注《漢書》「湘纍」不引《左傳》,讀為帶纍之誼,謂罪非己作,人所纍也。
揚雄《反離騷》之「纍」,言囚在那邊也。蓋纍一訓大索,引申則以大索縛之之人亦曰纍,故纍亦有囚義,如《左傳》「纍臣」是。
纍一訓大索,引申以大索縛之人亦為纍,故纍亦訓囚,如《左傳》「纍臣」。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糸部

孫臏134(隸)西漢

居延簡甲251(隸)西漢

斤十兩官累(隸)西漢

善齋.漢官累(隸)東漢至魏晉

楷書
附检字
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从糸畾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