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的说文解字解释
續
xù糸部 部 21画 U+7E8C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似足切、古行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580頁,第4字許惟賢第1123頁,第4字
連也。
段注連者,負車也。聯者,連也。皆其義也。《釋詁》曰:繼也。
从糸。𧶠聲。
段注似足切。三部。
古文續。从庚貝。
段注《咎繇謨》。乃賡載歌。《釋文》加孟皆行二反。賈氏昌朝云:《唐韵》以爲《說文》誤。徐鉉曰:今俗作古行切。按《說文》非誤也。許謂會意字。故从庚貝會意。庚貝者,貝更迭相聯屬也。《唐韵》以下皆謂形聲字。从貝,庚聲。故當皆行反也。不知此字果从貝,庚聲。許必入之《貝部》或庚部矣。其誤起於《孔傳》。以續釋賡。故遂不用許說。抑知以今字釋古文。古人自有此例。卽如許云舄,䧿也。非以今字釋古文乎。《毛詩》西有長庚傳曰:庚,續也。此正謂庚與賡同義。庚有續義。故古文續字取以會意也。仞會意爲形聲。其暓亂有如此者。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賡亦讀續。
賡,古文續,俗讀為庚。
或作賡,亦讀續。
或體賡亦讀續。
白话解释
续,连接不断。字形采用“糸”作边旁,“賣”作声旁。賡,这是古文写法的“續”,字形采用“庚、贝”会义。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糸」右「?」。篆文從糸、?(ㄩˋ yù)聲。從「糸」,表示可以連接的絲繩;「?」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楷書從戰國文字、篆文來,形體誤變作從「糸」從「賣」。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者刀鐘(金)戰國早期

新城戈(金)戰國晚期

吳王光鐘(金)春秋

上(2).從(甲).16(楚)

說文古文

說文‧糸部

縱橫家書161(隸)西漢

相馬經13上(隸)西漢

相馬經5上(隸)西漢

曹全碑(隸)東漢

尹續有盤(隸)東漢至魏晉

楷書
附检字
連也。从糸賣聲。臣鉉等曰:今俗作古行切。(賡)古文續从庚、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