眚的说文解字解释
目部 部 10画 U+771A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所景切頁碼第106頁,第20字續丁孫
眚
目病生翳也。从目𤯓聲。
附注《說文新證》:「眚與省本為一字。甲骨文从目、从屮(或从木),會視察草木之意,引申為視察。」金文在『屮』形中畫加圓點,後又把圓點延伸為橫畫,遂明確聲化為从『生』聲。『眚』的本義為省視,其後引申為視察災病,再引申為災病,秦漢以後為了區分此二義,於是把『眚』原形保留給『災病』義,『省視』義則把『眚』字『生』形的下橫筆打斜,分化出『省』字。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目中起星,假為減省之㾪。
今云「眼中起星」即眚字。
引申為罪。目中起翳,猶日月之食,故引申為罪。
目中起星=起眚。古亦假為減省之㾪。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5(甲)

乙4057(甲)

天亡簋(金)西周早期

曶鼎(金)西周中期

𩰬攸從鼎(金)西周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郭.語2.10(楚)

郭.唐.2(楚)

郭.緇.5(楚)

說文‧目部

淮源廟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目病生翳也。从目生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