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的说文解字解释
肉部 部 9画 U+80DC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桑經切、先丁反頁碼第132頁,第29字續丁孫
胜
犬膏臭也。从𠕎𤯓聲。一曰不孰也。
附注段玉裁注:「今經典膏胜、胜肉字通用腥為之,而胜廢矣;而腥之本義廢矣。」
蔣注《五經文字》:胜腥,上先丁反,下先定反,今經典通用腥爲胜字,並先丁反。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腥當作胜。「腥,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生熟之生當作胜。
腥臊之本字=胜。腥者,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誼别。
字形解说
「勝」字金文作從力、乘聲。從「力」,表示力量能承受,「乘」聲用來標示音讀。戰國文字將「乘」聲改成「朕」聲,為篆文所繼承,所以《說文》對勝字結構的分析為「从力、朕聲」。「朕」字篆文偏旁原先從「舟」,隸書改變成從「月」,且將「力」省成「刀」。楷書繼承從「月」的偏旁,並改依篆文從「力」。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肉部

老子乙前108上(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犬膏臭也。从肉生聲。一曰不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