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的说文解字解释
竹部 部 11画 U+7B19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所庚切頁碼第145頁,第20字續丁孫
笙
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从竹𤯓聲。古者隨作笙。
蔣注《世本》云:隨作笙。宋衷注: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物生故謂之笙也。
蔣注《唐書樂志》:女媧作笙,列管于匏上,納簧其中。
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色行反頁碼第372頁,第2行,第2字述
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從竹生聲。古者,隨作笙。
鍇注臣鍇按:《爾雅》注:「大笙十九簧,小者十三簧。」
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所庚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785頁,第1字許惟賢第350頁,第2字
十三簧。
段注蒙上管樂而言。故不云管樂也。大鄭《周禮》注曰:笙十三簧。按《廣雅》云笙十三管。亦每管有簧也。
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段注《白虎通》曰:八音,匏曰笙。匏之爲言施也。在十二月萬物始施而牙。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曰笙。《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按《禮經》。東方鐘磬謂之笙鐘,笙磬。笙猶生也。東爲陽中。萬物以生。是以東方鐘磬謂之笙也。初生之物必細。故《方言》云:笙,細也。竽,大笙也。故竽可訓大。
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段注見《釋樂》。孫云:巢高大。和小笙。《鄉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三笙謂大者。一和謂小者也。
从竹生。
段注列管故从竹。《正月》之音故从生。舉會意包形聲也。《韵會》本無聲字爲長。所庚切。十一部。
古者隨作笙。
段注《通典》曰:出《世本》。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信2.03(楚)

說文‧竹部

武威簡.泰射3(隸)西漢

史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从竹生聲。古者隨作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