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的说文解字解释
臘
là肉部 部 19画 U+81D8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盧盍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686頁,第1字許惟賢第306頁,第2字
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
段注三戌下《玉篇》有爲字。非也。臘本祭名。因呼臘月,臘日耳。《月令》。臘先祖五祀。《左傳》。虞不臘矣。皆在夏正十月。臘卽蜡也。《風俗通》云:禮傳夏曰嘉平。殷曰淸祀。周曰大蜡。皇侃曰:夏殷蜡在己之歲終。皇說是也。《秦本紀》。惠王十二年初臘。記秦始行周正亥月大蜡之禮也。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十二月者,丑月也。始皇始建亥。而不敢謂亥月爲春《正月》。但謂之十月朔而已。項羽紀書漢之二年冬。繼之以春。繼之以《四月》。可證也。更名臘爲嘉平者,改臘在丑月用夏制。因用夏名也。臘在丑月,因謂丑月爲臘月。陳勝傳書臘月是也。漢仍秦制。亦在丑月。而用戌日,則漢所獨也。《風俗通》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大祭以報功也。漢家火行。火衰於戌。故曰臘也。高堂隆曰:帝王各以其行之盛而祖。以其終而臘。火生於寅。盛於午。終於戌。故火家以午祖。以戌臘。按必在冬至後三戌者。恐不在丑月也。鄭注《月令》曰:臘謂以田獵所得禽祭也。《風俗通》亦曰:臘者,獵也。按獵以祭。故其祀從肉。
从肉。巤聲。
段注盧盍切。八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肉、巤聲。從「肉」,指祭祀所用的肉品;「巤」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望1.37(楚)

說文‧肉部

老子乙226下(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楷書
附检字
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从肉巤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