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都厚反頁碼第1104頁,第4行,第1字述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從斗。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當口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867頁,第6字許惟賢第1246頁,第9字
十升也。
段注賈昌朝作升十之也。此篆叚借爲斗陗之斗。因斗形方直也。俗乃製徒字。
象形。有柄。
段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葢象北斗。當口切。四部。許說俗字人持十爲斗。魏晉以後作升。似升非升。似斤非斤。所謂人持十也。
凡斗之屬皆从斗。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之斗,都上像斗容的外緣,斜豎像斗柄,柄上一橫,像柄的界畫,以示柄身和柄頭的分界。在六書中屬於象形。篆文形變作,上仍像斗容的外緣,只是將斗容的外緣
切斷成
;下像柄,穿入斗容,以致稍失其形。字經隸書,體變作
,甚失其形。楷書沿之,愈離原形,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3249(甲)

乙117(甲)

秦公簋(金)春秋中期

土勻瓶(金)戰國晚期

眉朱鼎(金)戰國

說文‧斗部

睡虎地簡23.5(隸)秦

新中尚方鍾(隸)新莽

石門頌(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从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