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的说文解字解释
夕
xī夕部 部 3画 U+5915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祥易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258頁,第1字許惟賢第552頁,第1字
𦱤也。
段注𦱤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𦱤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
从月半見。
段注祥易切。古音在五部。
凡夕之屬皆从夕。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亦訓邪;音近夕,从半月,故訓邪。
白话解释
夕,太阳下山。字形依据“月”字变形,像月亮半隐半现。所有与夕相关的字,都采用“夕”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月、夕二字同形,須藉文義判讀之。及至後也,表月亮之意,
示傍晚之義,漸次分明。因此,月於六書屬象形,夕亦屬象形。或以文義區別,以月屬象形,夕屬省體象形,似非適宜。金文之
,承自甲文,顯而易見。繼由戰國文字一直到楷書之夕,其形也都大同小異,當可明其承襲。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616(甲)

甲1127(甲)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秦99.1(楚)

說文‧夕部

睡虎地簡13.55(隸)秦

五十二病方.目錄(隸)秦

老子甲14(隸)西漢

武威簡.服傳4(隸)西漢

婁壽碑(隸)東漢

熹.易.乾文言(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