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说文解字解释
外
wài夕部 部 5画 U+5916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五會切頁碼第223頁,第7字續丁孫
外
遠也。卜尙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𡖄
古文外。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外』只作『卜』,學者或以為省『夕』。其實『外』字本義係借卜兆別內外,甲骨文的卜兆有一定的規律,以豎形的兆幹為中界,橫形的兆枝所向為內,另一面為外,因此甲骨文以『卜』為『外』,金文加『月』聲,『月』一定在『卜』形的外側。春秋晚期金文『月』形簡化成『夕』形(月、夕在甲骨文中本同字),《說文》遂誤以為『夕卜於事外』。」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五會反頁碼第570頁,第1行,第1字述
逺也。卜尚平旦也,今若夕卜,於事外矣。
鍇注臣鍇曰:「古者,君子重卜者,決疑於神明,當尚早今夕卜,是於事疎外也。」
反切………頁碼第570頁,第2行,第1字述
古文。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五會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260頁,第1字許惟賢第552頁,第8字
遠也。
段注此下當有从夕卜三字。
卜尙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
段注此說从夕卜之意。五會切。十五部。
古文。
段注《卜部》曰:𠁡古文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說文》解太迂曲,俞曲園說亦不然。夕乃夕字,去聲讀外,入聲讀月,猶日,內也。何以日月可引申為内外(𢓴,𢓇)?日行黄道內,月行黄道外。《左傅》「姬姓日也;異姓月也」。日月即内外也。《史記•田蚡傳》:「在日月之際」,在内外之際也。
古文作外,月弦時形,月行軌道在黄道外。
《說文》解頗迂曲,俞曲園說亦未然(請查《兒苫録》)。據章先生看來,外即月之古文。从夕者,月半見也,卜者,象月弦時形。因古人謂日在内月在外(《漢書》:日行黄道,月行黄道以外之九道,故曰日在内月在外),故即以日月二字表内外(𢓴或作𢓇,可證古人日、內二字音同),先只有日月二字,後乃别造內字,而外字至今未造,仍沿用月之古文,《左傳》:「姬姓日也,異姓月也」,日月即内外,《史記•田蚡傳》「在日月之際」,亦即内外也。○日月與内外聲亦近,外、月聲近,外(去)、月(入),古同韻。○月行白道。
古來說外者皆未確。外實古月字,外、月聲近,去聲讀外,入聲讀月,月之於外猶日之於内。何以日月可引申為内外(𢓴,𢓇)?日行黄道內,月行黄道外。「姬姓日也,異姓月也。」 日月即内外也。《史記•田蚡傳》:「在日月之際」即在内外之際也。
白话解释
外,疏远。占卜的人平常喜欢在白天占卜,而今在夜晚占卜,这对于占卜之事来说就是例外了。
字形解说
甲骨文「外」與「卜」同形,當與卜問有關。金文則從月、從卜,「月」或作「夕」,金文中「月」、「夕」同意。「夕」為黃昏,表示夜晚,所以「夕」、「卜」是指夜晚卜問。戰國之後,取從夕、從卜的字形而不再改變。《說文》中又收有古文「」,與篆文無別,只是筆勢稍作變化而已。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前1.5.2(甲)

靜簋(金)西周早期

孫鐘(金)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包2.199(楚)

子禾子釜(金)戰國

郭.語1.23(楚)

說文古文

說文‧夕部

睡虎地簡17.135(隸)秦

天文雜占1.5(隸)西漢

縱橫家書6(隸)西漢

孔彪碑(隸)東漢

史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𡖄)古文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