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呼旱切頁碼第310頁,第7字續丁孫
厂
山石之厓巖,人可居。象形。凡厂之屬皆从厂。
厈
籒文从干。
附注高鴻縉《中國字例》:「厂字本象石岸之形。周秦或加干為聲符作厈,後又或於厈上加山為意符作岸,故厂、厈與岸實為一字。」
小徐本
卷别卷十八反切享早反頁碼第770頁,第6行,第1字述
山石之崖巖,人可居。象形。凡厂之屬,皆從厂。
鍇注臣鍇曰:「广(音儼)其上,隆起如有所因,附此厂則直象山厓也。」
反切………頁碼第771頁,第1行,第1字述
籒文從干。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呼旱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782頁,第4字許惟賢第780頁,第2字
山石之厓巖。人可凥。
段注凥舊作居。今正。厓,山邊也。巖者,厓也。人可居者,謂其下可居也。屋其上則謂之广。
象形。
段注謂象嵌空可居之形。呼旱切。十四部。
凡厂之屬皆从厂。
籒文从干。
段注象形而从干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岸。
白话解释
厂,山石形成的崖岩,崖下人可居住。像崖屋之形。所有与厂相关的字,都采用“厂”作边旁。厈,这是籀文写法的“厂”,采用 “干”作声旁。
字形解说
自金文到楷書都作厂,像削壁的山崖,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說文》籀文作,干是用來注音的,其形應屬從厂、干聲,是厂的後起形聲字。有學者以厂形像古代樂器的磬(《文字析義》,P.192),作「磬」解,也是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屬象形,可備一說。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散氏盤(金)西周晚期

說文籀文

說文‧厂部

楷書
附检字
山石之厓巖,人可居。象形。凡厂之屬皆从厂。(厈)籀文从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