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的说文解字解释
厭
yàn厂部 部 14画 U+53AD
大徐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於輒切、一琰切頁碼第311頁,第6字續丁孫
厭
笮也。从厂猒聲。一曰合也。
附注段玉裁注:「《竹部》曰:笮者,迫也。此義今人字作壓,乃古今字之殊。」徐灝注箋:「猒者,猒飫本字,引申為猒足、猒惡之義。俗以厭為厭惡,別製饜為饜飫,饜足,又从厭加土為覆壓字。」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於輒切、一剡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789頁,第3字許惟賢第783頁,第1字
笮也。
段注《竹部》曰:笮者,迫也。此義今人字作壓。乃古今字之殊。《土部》壓訓壞也,𡨄也。無笮義。凡《喪服》言尊之所厭,皆笮義。喪冠謂之厭冠。謂冠出武下也。《周禮》巾車。王后厭翟。注云:次其羽使相迫也。《禮經》。推手曰揖。引手曰厭。厭卽尚書《大傳》、《家語》之葉拱。《家語》注云:兩手薄其心。古文禮揖,厭分別。今文禮厭皆爲揖。鄭不之從。而《禮經》有厭譌作撎者。《周禮》大祝疏竟作引手曰撎。斷不可從。撎爲跪而舉頭下手,與厭爲立而引手箸𦙄不相涉也。《檀弓》。死而不弔者厭。注。行止危險之下。巳上皆笮之義。其音於輒切。
从厂。猒聲。
段注於輒切。又一剡切。八部。按厭之本義笮也,合也。與壓義尚近。於猒飽也義則遠。而各書皆假厭爲猒足,猒憎字。猒足猒憎失其正字,而厭之本義䍐知之矣。
一曰合也。
段注《周語》。克厭天心。韋注。厭,合也。韋注《漢書・敘傳》亦同。按《蒼頡篇》云:伏合人心曰厭。《字苑》云:厭,眠內不祥也。此合義之一耑。㝥下云寐而厭也是也。俗字作魘。徐鉉用爲新附字。誤矣。《山海經》。服之使人不厭。郭云:不厭,不厭夢也。此厭字之冣古者也。其音一剡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作壓。壓,《說文》訓壞也、塞也。「天厭之」,《論衡•問孔篇》[作]「天壓之」。厭飽當作猒,夢厭亦壓字。
笮也,今作壓。《論語》「天厭之」,《論衡》作「天壓之」,是厭之本義也。夢厭俗又作魘。厭飽=猒。
笮也。「天厭之」即「天壓之」也(《論衡》作天壓)。厭飽字當作猒。夢厭,俗作魘。
白话解释
厭,压榨。字形采用“厂”作边旁,“猒”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厭”是相合的意思。
字形解说
猒字金文從口、肰,口是人口;肰是狗肉,表示人飽食狗肉的意思。戰國文字作從厂、猒聲,表示山厓坍塌,而有所覆壓,二字表義不同。後來經典假借「厭」為飽足的「猒」字,「厭」字才轉注為從土、猒聲的「壓」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包2.219(楚)

說文‧厂部

縱橫家書136(隸)西漢

相馬經62下(隸)西漢

孫臏236(隸)西漢

晉石尠墓志(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笮也。从厂猒聲。一曰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