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喦的说文解字解释

喦的说文解字解释

yán

品部 部 12画 U+55A6

yán

品部

12画

U+55A6

尼輒切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尼輒切頁碼63頁,第6

喦多言也。从品相連。《春秋傳》曰:「次于喦北。」讀與聶同。

附注徐灝注箋:「喦從三口,而山以連之,即絮聒之義。」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三口相連,表示多言之意,或又从『人』,意義並無不同。」

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女攝反頁碼180頁,第6行,第1

喦多言也。從品山相連。《春秋傳》曰:「次于喦北。」讀與聶同。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齊桓公救邢次於聶北。」今作「聶」,杜預闕之也。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尼輒切古音第七部頁碼338頁,第2許惟賢151頁,第8

喦多言也。

段注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

从品相連。

段注會意。

《春秋傳》曰:次于喦北。

段注僖元年《左傳》文。今左作聶。聶北,郉地。杜氏說。

讀與聶同。

段注音同也。尼輒切。七部。

白话解释

巖,河岸。字形采用“山”作边旁,“嚴”是声旁。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多言也。从品相連。《春秋傳》曰:“次于喦北。”讀與聶同。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