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伐的说文解字解释

伐的说文解字解释

人部 部 6画 U+4F10

人部

6画

U+4F10

房越切

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房越切頁碼264頁,第32

伐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像以戈擊殺人形。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五反切扶月反頁碼680頁,第7行,第2

伐擊也。從人持戈。一曰敗也,亦斫也。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房越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524頁,第1許惟賢669頁,第4

伐擊也。

段注詩勿翦勿伐傳,鉦人伐𡔷傳皆曰:伐,擊也。《禮記・郊特牲》。二日伐𡔷何居。鄭曰:伐猶擊也。《尙書》。不愆于四伐五伐。鄭曰:一擊一刺曰伐。詩是伐是肆箋云:伐謂擊刺之。按此伐之本義也。引伸之乃爲征伐。《周禮》九伐注云:諸侯之於國。如樹木之有根。是以言伐云。

从人持戈。

段注戈爲句兵。亦曰𣪠兵。《左傳》擊之以戈是也。戍者,守也。故从人在戈下。入《戈部》。伐者,外擊也。故从人杖戈。入《人部》。房越切。十五部。

一曰敗也。

段注此謂引伸之義。伐敗㬪韵。《左傳》。凡師有鐘𡔷曰伐。《穀梁傳》。斬樹木,壞宫室曰伐。《攴部》曰:敗者,毀也。《公羊傳》曰:《春秋》伐者爲客。伐者爲主。何云:伐人者爲客。讀伐,長言之。見伐者爲主。讀伐短言之。皆齊人語也。按今人讀房越切。此短言也。劉昌宗《周禮・大司馬》、《大行人》、《輈人》皆房廢切。此長言也。劉係北音。周顒,沈約韵書皆用南音。去入多強爲分別。而不合於古矣。伐人者有功。故《左傳》諸侯言時記功。大夫稱伐。《史記》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又引伸之自功曰伐。

亦斫也。

段注大徐無此三字爲長。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重唇讀拔),伐讀重唇去聲即為敗,故音轉為敗。伐勝有功,故引申為伐閱(今作閥閱非),明其等為伐。

一曰敗也。古無輕唇,伐讀曰「白」,白(入)、敗(去),聲同。《公羊》「伐者為主」,見伐者也,即敗之借。伐(功也)閱[閱歷也]者,即履歷也,俗作閥閱,作門第解,可笑之至(《史記》,明其等曰伐。)

擊也。 一曰敗也。因古讀伐重唇作拔,故音轉為敗。伐,功也。伐閱即履歷,伐閱今作閥閱,非。

白话解释

伐,击杀。字形采用“人、戈”会义,像人手持戈。一种说法认为,“伐”是“毁坏”的意思。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戈」、「人」二字構成,像戈援加於人頸,表示擊殺之義。金文二例承之,後例變作戈、人分離。戰國文字、篆文皆承自金文第二例。隸書承自篆文,而右體戈形上端折筆變作小點。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