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髮的说文解字解释

髮的说文解字解释

髟部 部 15画 U+9AEE

髟部

15画

U+9AEE

方伐切

𩠖,𩠙,𩑛,𤕥

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方伐切頁碼297頁,第9

髮根也。从髟犮聲。

𩠖

異體𩠙

𩠖髮或从𩠐

𩑛

異體𤕥

𩑛古文。

附注按:段玉裁、朱駿聲改「根也」為「頭上毛也」。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飛伐反頁碼742頁,第5行,第1

𩑛根也。從髟犮聲。

反切………頁碼742頁,第5行,第2

或從首作。

反切………頁碼742頁,第5行,第3

古文。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方伐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700頁,第2許惟賢745頁,第2

𩑛頭上毛也。

段注各本作根也。《廣韵》巳然。以《釋名・廣雅》正之。乃拔也之誤。要此二字可不必有耳。《毛部》曰:毛者,眉髮之屬。故眉下曰目上毛。須下曰頤下毛。則髮下必當有頭上毛也四字。且下文云鬢者,頰髮。不先言頭上,何以別其在頰者乎。今依《玉篇》、《廣韵》語正。

从髟犮聲。

段注方伐切。十五部。

髮或从𩠐

古文。

段注葢象角羈之形。

字形解说

字始見周金文,從犬、從首,字形與《說文》或體相近。犬旁或為犮聲之誤。〈召卣〉有「黃髮」例,見已用為頭上毛意,字復有借用為福。戰國睡虎地秦簡字始見從長、從犮聲,形與篆文相接。秦簡中有「結髮」、「頭髮」、「生髮」例,見字沿用頭髮意。篆文字改從髟。《說文》:「髮,頭上毛也。从髟、犮聲。」段注:「各本作根也。」《說文》古文字從爻,段注謂「象角之形」,似亦為犮字之混。隸、楷以後字形音承篆文而來。隸書從髟有省作從長。規範字則據形草改作,但字既缺其形,亦失其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根也。从髟犮聲。〔𩠖(𩠙)〕髮或从首。(𩑛)古文。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