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亢的说文解字解释

亢的说文解字解释

亢部 部 4画 U+4EA2

kàng

亢部

4画

U+4EA2

古郞切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古郞切頁碼346頁,第6

亢人頸也。从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从亢。

頏亢或从𩑋

附注《說文新證》:「从大,胯下著一斜筆,何琳儀以為表示『遮攔』。」

蔣注案:亢字篆形恐有誤。參閱字原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格康反頁碼842頁,第3行,第1

頏人頸也。從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從亢。

鍇注臣鍇曰:「亢,喉嚨也。故鮑昭《舞鶴賦》曰:『引員吭之纖婉。』本作此字。」

反切………頁碼842頁,第5行,第1

或從頁作。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古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986頁,第3許惟賢868頁,第4

頏人頸也。

段注史《漢・張耳列傳》。乃仰絕亢,而死。韋昭曰:亢,咽也。蘇林云:肮,頸大脈也。俗所謂胡脈。《婁敬傳》。搤其亢。張晏曰:亢,喉嚨也。按《釋鳥》曰:亢,鳥嚨。此以人頸之偁爲鳥頸之偁也。亢之引申爲高也,舉也,當也。

从大省。

段注上人。

象頸脈形。

段注下冂。蘇林說與此合。古郞切。十部。按亦胡郞切。亦下浪切。俗作肮,作吭。

凡亢之屬皆从亢。

亢或从頁。

段注此字見於經者,《邶風》曰:《燕燕》于飛。頡之頏之。《毛傳》曰: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解者不得其說。玉裁謂當作飛而下曰頡。飛而上曰頏。轉寫互譌久矣。頡與頁同音。頁古文䭫。飛而下如䭫首然。故曰頡之。古本當作頁之。頏卽亢字。亢之引申爲高也。故曰頏之。古本當作亢之。於音尋義。斷無飛而下曰頏者。若楊雄《甘泉賦》。柴虒參差。魚頡而鳥胻。李善曰:頡胻,猶頡頏也。師古曰:頡胻,上下也。皆以《毛詩》頡頏爲訓。魚潛淵。鳥戾天。亦可證頡下頏上矣。俗本《漢書》胻譌从目,作䀪。《集韵》入諸《唐韵》。謂卽《燕燕》之頏字。俗字之不可問有如此者。楊雄《解嘲》。鄒衍以頡亢而取世資。《漢書》作亢。《文𨕖》作頏。正亢頏同字之證。《頁部》曰:頡者,直項也。亢者,人頸。然則頡亢正謂直項。《淮南・修務訓》。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此正用直項之訓。《解嘲》之頡亢,亦正謂鄒衍强項傲物而世猶師資之也。亢用字之本義。東方朔《畫贊》云: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傲世。亦取直項之義。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頏亢、高亢,骯髒(《說文》無),連語也,骯當作頏。

頡頏本頸項,引申為一高一下。頡、頏皆有直義。「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乃抗之借,抗,張也,有張蔽義[一]。

亢或作頏。頏亢,高亢。骯髒(《說文》無),連語也,骯=頏。⑴[一]《左傳•昭公元年》:「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杜預注:「亢,散也」。此條朱氏第一次筆記以「頏」為字頭,二次筆記則立「頏」、「亢」兩字頭,唯錢氏只立「亢」,頏乃亢或體,今合為「亢」。

白话解释

亢,人的颈部。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大”作边旁,像颈脉的形状。所有与亢相关的字,都采用“亢”作边旁。“頏”,有的“亢” 写作“頏”,采用“页”作边旁。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人頸也。从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从亢。(頏)亢或从頁。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