穅的说文解字解释
穅
kāng禾部 部 16画 U+7A45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苦岡切頁碼第230頁,第4字續丁孫
穅
異體糠
穀皮也。从禾从米,庚聲。
𥹺
異體𢊪、康
穅或省。
附注李富孫辨字正俗:「穅、康本一字。穅从禾、米,康省从米。今以穅為穀皮字,而以康為康樂,康寧字,畫然分為二義。」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从庚之字有康字,小篆作𥹺,从米,云糠之省。穅曰:『穀之皮。』然古文康字不从米……意亦絕無穅義……康字訓安樂,訓和靜,訓廣大,訓空虛,只空虛之義於穀皮稍可牽及,其他均大相逕庭,無由引伸。余意此康字必以和樂為其本義,故殷、周帝王即以其字為名號。穅乃後起字,蓋从禾康聲,古人同音通用不必康即穅也……康字蓋从庚,庚亦聲也。」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彄荘反頁碼第587頁,第7行,第1字述
穀之皮也。從禾、米,庚聲。
鍇注臣鍇曰:「《爾雅》云:『康,空也。』從禾、米。米,皮去其内即空之意也。」
反切………頁碼第587頁,第7行,第2字述
或省作。
鍇注臣鍇曰:「唯從米庚聲。」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苦岡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296頁,第4字許惟賢第567頁,第4字
穀之皮也。
段注云穀者,晐黍稷稻梁麥而言。穀猶粟也。今人謂巳脫於米者爲穅。古人不爾。穅之言空也。空其中以含米也。凡康寧,康樂皆本義空中之引伸。今字分別。乃以本義从禾。引伸義不从禾。
从禾米。庚聲。
段注庚毛刻作康。誤。今正。苦岡切。十部。
穅或省作。
段注稃𥢶穅康四篆大徐在秳𥝬二篆之下。今以類移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省作康,米出曰康(空)。水出曰漮,室空曰㝩,實皆康之假借,段氏以康寧為空之假借,非也,實康之引申耳。五達為康乃㽘之假借。由庚,庚即康聲轉耳。
當作康,康既从米又加禾,不通。訓空者又有康、漮、㱂、㝩。康訓安,不可解。
或作康,穀之皮也(中空也)。水竭之漮,屋中無人之㝩,荒年曰大康,皆此「康」字引申之義。康寧之康殆由㝩字引申。《爾雅》道路名曰康(康莊),殆借為㽘之引申義(㽘,田間道也)。《詩》「由庚」(萬物各得其道也),《漢書》「夷庚」(即變夷所由之道)、《成十八年》「以塞夷庚」亦路也,亦㽘之借。段以康樂、康寧皆康本義,非。
或康。米出曰康(空也)。水竭曰漮,空室曰㝩,皆由康引申。段氏以康寧為空之假借,非也,實康之引申耳,訓道路之康係㽘【更】字,㽘者,田間道路也。庚亦有訓作道路者,亦係㽘字,《成十八年》:「以塞夷庚」。
白话解释
穅,是谷物的皮壳。字形采用“禾、米”作边旁,采用“庚”作声旁。,这是“穅”的异体字,省去了“禾”。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粹345(甲)

乙817(甲)

林1.11.11(甲)

康丁器(金)商代晚期

臣諫簋(金)西周中期

頌鼎(金)西周晚期

秦公鎛(金)春秋早期

齊陳曼簠(金)戰國早期

郭.緇.28(楚)

上(1).䊷.3(楚)

郭.成.38(楚)

上(2).民.8(楚)

說文‧禾部

說文或體

繹山碑(篆)秦

睡.日甲59背(隸)秦

老子乙前125下(隸)西漢

河東鼎(隸)西漢

昭臺官扁(隸)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鮮于璜碑(隸)東漢

千甓亭.楊紹買地瓦莂(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榖皮也。从禾从米,庚聲。(𢊪)穅或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