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的说文解字解释
訓
xùn言部 部 10画 U+8A13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說教。引申為教訓,為訓詁。《史記》「言不雅馴」,馴乃訓之假字,言「言不典則」也。
《史記》「言不雅馴」,馴乃訓之借。雅訓者,典則也;言不雅訓者,言不典則也。訓引申為教訓,為訓詁,又與順同誼。
《史記》「言不雅馴」,馴即訓之假。雅訓者,典則也。又與順殆同義。
白话解释
训,说教。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川”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從言、聲;或從心、川聲。戰國文字從言、川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從言、川聲。以上各種寫法,都同樣從「川」聲(「
」也是從竟、川聲)。「訓」的本義是說教、教誨,這必需以言語進行,因此從「言」為義符;從「川」聲則有兼義的功能,「川」的本義是「貫川通流水」,其實就是暢通的大河,引申有「循著一定的規則行進」的意義,「說教、教誨」必需合道理、合道德,因此從「川」聲有兼義的功能。各形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毛公旅方鼎(金)西周早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包2.179(楚)

包2.210(楚)

說文‧言部

泰山刻石(篆)秦

孔宙碑(隸)東漢

魏受禪表(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說教也。从言川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