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的说文解字解释
訊
xùn言部 部 10画 U+8A0A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思晉切頁碼第70頁,第11字續丁孫
訊
問也。从言卂聲。
𧨼
異體䛜
古文訊从卥。
附注吳大澂古籀補:「古訊字从系从口,執敵而訊之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人,後有繩索之,前有『口』問訊,或簡化為从『口』『卂』聲。金文字形从『人』(或下加足形),雙手綁在背後,訊形明顯。秦文字『口』形繁化為『言』形,右旁簡化為『卂』形。」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思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66頁,第3字許惟賢第164頁,第10字
問也。
段注《釋言》曰:訊,言也。《小雅》。訊之占夢。毛曰:訊,問也。《鄭箋》執訊皆兼言問爲訓。
从言。卂聲。
段注思晉切。十二部。
古文訊。从卥。
段注卥古文西。西古音詵。與十二部冣近。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與詢同。
白话解释
讯,审问。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卂”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讯”,采用“卥”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卂,像雙手反綁在背後的俘虜(繩子也可以省略);從口,表示問訊(問口供)。金文「卂」形下部加「止」形。戰國文字從言、卂聲(「口」旁改「言」旁)。篆文、隸書、楷書同,從言、卂聲。《說文》古文從言、西聲。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從「卂」聲兼義,從「西」聲不兼義。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續3.31.5(甲)

鐵163.1(甲)

虢季子白盤(金)西周晚期

黹處簋(金)西周晚期

多友鼎(金)西周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言部

睡虎地簡45.10(隸)秦

漢印徵西漢

李孟初神祠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問也。从言卂聲。(𧨼)古文訊从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