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的说文解字解释
遜
xùn辵部 部 13画 U+905C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穌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85頁,第9字許惟賢第128頁,第2字
遁也。从辵。孫聲。
段注穌困切。十三部。按六經有孫無遜。《大雅》孫謀,《聘禮》孫而說,《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論語》孫以出之皆愻之叚借也。《春秋》夫人孫于齊,公孫于齊,詩公孫碩膚,《尙書・序》將孫于位皆逡遁遷延之意。故《穀梁》云:孫之爲言猶孫也《公羊》云:孫猶孫也。何休云:孫猶遁也。《鄭箋》云:孫之言孫遁也。《釋言》云:孫,遁也。《釋名》曰:孫,遜也。遜遁在後生也。古就孫義引伸。卑下如兒孫。非別有遜字也。《至部》𦥊字下云:從至。至而復孫。孫,遁也。此亦有孫無遜之證。今《尙書》、《左氏》經傳,《爾雅・釋言》淺人改爲遜,許書遜遁也,葢後人據今本《爾雅》增之。非本有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逃。孫位。
謙遜當作孫(自稱囗小也)。遜,逃也,貴人逃曰遜,平人逃曰奔;貴人死曰崩,曰遜,平人曰死。此古人之可笑也。
遁也,即「夫人遜于齊」之遜。貴人逃曰遜,平人逃曰奔。謙遜止可作孫(自小也)。
遁也。謙孫。
白话解释
逊,逃逸。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孙”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辵、孫聲,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逃避、逃遁是一種行動);從「孫」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孫」字本義為「子之子曰孫」,此義與「遜」無關,因此不兼義。不過,如果把「孫」聲看成是「巽」聲的假借,那就可以有兼義功能,依《說文》,「巽」字文獻多用為「辭讓、謙恭」義,與「遜」字之「退讓」、「謙恭義」有關,因此可以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辵部

漢印徵西漢

譙敏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遁也。从辵孫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