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的说文解字解释
衣
yī衣部 部 6画 U+8863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於稀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552頁,第1字許惟賢第680頁,第5字
依也。
段注曡韵爲訓。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體者也。
上曰衣。下曰常。
段注常,下帬也。
象覆二人之形。
段注孫氏星衍曰:當作二𠃋。𠃋,古文肱也。玉裁謂。自《人部》至《此部》及下文《老部》、《尸部》字皆从人。衣篆非從人。則無由次此。故楚金疑義篇作𠅃。云《說文》字體與小篆有異。今人小篆作衣。乃是變體求工耳。下文表襲袤裔四古文皆从𠅃。則知古文从二人也。今人作卒字亦从二人。何以云覆二人也。云覆二人則貴賤皆覆。上下有服而覆同也。於稀切。十五部。
凡衣之屬皆从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象覆二人之形。《論語》「必有寢衣」乃㐱被耳,故能覆二人。引申為衣服。
白话解释
衣,人们遮羞蔽体所依赖的东西。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衣”字的字形,像是一个“人”字覆盖了两个“人”字。 所有与衣相关的字,都采用“衣”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二例:像衣領、左右袖子和衣襟向左掩覆的樣子。
和
字的構形相同,只是多了些飾紋。金文二例,顯承甲文
而來,只是第二例少了衣襟覆蓋的末筆,然不影響其音、義。戰國文字二例,繼自金文第一例,甚為明顯,第二例只是多一飾筆而已,無妨其為象形。篆文
承於金文第一例,顯而易見。字經隸書,變體作
,頗失其形,楷書沿之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337(甲)

佚940(甲)

天亡簋(金)西周早期

㝨盤(金)西周晚期

望2.49(楚)

郭.窮.3(楚)

說文‧衣部

睡虎地簡12.48(隸)秦

老子乙前98下(隸)西漢

居延簡甲1828(隸)西漢

永元熨斗(隸)東漢

魏上尊號奏(隸)曹魏

徐美人墓志(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皆从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