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的说文解字解释
素
sù素部 部 10画 U+7D20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桑故切頁碼第440頁,第5字續丁孫
𦃃
異體𦃚、素
白緻繒也。从糸、𠂹,取其澤也。凡素之屬皆从𦃃。
附注段玉裁注:「繒之白而細者也……澤者,光潤也。毛潤則易下𠂹,故从糸、𠂹,會意。」
附注《新金文編》:「素,假索字為之。」《說文新證》:「師克盨『索』字偏旁有『素』,字象絲在架上之形,表示未經加工處理的絲。戰國楚系文字上部訛為『來』形,《說文》小篆訛為『𠂹』形。」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桑故切頁碼第1041頁,第4行,第1字述
白緻繒也。從糸、𠂹,取其澤也。凡素之屬皆從素。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桑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647頁,第4字許惟賢第1152頁,第3字
白致繒也。
段注繒之白而細者也。致者,今之緻字。漢人作注不作緻。近人改爲緻。又於《糸部》增緻篆。皆非也。鄭注《襍記》曰:素,生帛也。然則生帛曰素。對湅繒曰練而言。以其色白也。故爲凡白之偁。以白受采也。故凡物之質曰素。如㱿下一曰素也是也。以質未有文也。故曰素食,曰素王。《伐檀・毛傳》曰:素,空也。
从糸𠂹。取其澤也。
段注澤者,光潤也。毛潤則易下𠂹。故从糸𠂹會意。桑故切。五部。
凡𦃃之屬皆从𦃃。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史記》注:素王,徒守其位而無權一也,孔子素王,有其法而無其位也。太史公素王,眇論與素封同,言富則等于王侯封君也。
即今白絹。引申為無文飾;再引申為「空」,如「素食」是。
即今白絹,引申為無文飾,再引申為空,如「素食」。
白话解释
素,未染色的白色原丝织成的丝品。字形采用“糸、”会义,表示润泽下垂。所有与素相关的字,都采用“素”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像兩手編織絲縷的樣子。戰國文字下從「糸」,上像絲編織成的樣子。篆文從糸、?(ㄔㄨㄟˊ chuí)。從「?」,表示絲滑潤則下垂的意思。隸書一個與篆文近似,另一個形體變化較大,已接近楷書「素」的形狀。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