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的说文解字解释
皿
mǐn皿部 部 5画 U+76BF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美丙反頁碼第397頁,第4行,第1字述
飲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凡皿之屬,皆從皿。讀若猛。
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武永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843頁,第4字許惟賢第373頁,第12字
飯食之用器也。
段注飯汲古閣作飮。誤。《孟子》。牲殺器皿。趙注。皿所以覆器者。此謂皿爲幎之假借。似非孟意。
象形。與豆同意。
段注上象其能容。中象其體。下象其底也。與豆略同而少異。
凡皿之屬皆从皿。讀若猛。
段注按古孟猛皆讀如芒。皿在十部。今音武永切。
白话解释
皿:吃饭的用具。字形像盛具的形状。“皿”字与“豆”字造字构思相同。所有与皿相关的字都采用“皿”作边旁。读音像读“猛”。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器皿中剖正視的樣子。其形上像器容、中像器項,下像器底。金文在器容的上端分叉,不影響其音、義。篆文作
,承於甲、金文之形,多了兩側的提耳,唯提耳和器身脫節,稍失其形。隸書作
,器容以一橫表現,頗失其形。楷書作皿,兩側的提耳下垂,和底器相連,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2473(甲)

燕798(甲)

乙6404(甲)

皿屖簋(金)西周早期

廿七年金皿(金)戰國晚期

說文‧皿部

楷書
附检字
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凡皿之屬皆从皿。讀若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