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的说文解字解释
盧
lú皿部 部 16画 U+76E7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洛乎切頁碼第157頁,第8字續丁孫
盧
飯器也。从皿𧇄聲。
𥃈
籒文盧。
附注于省吾《殷契駢枝續編》:「(甲骨文)為鑪之象形初文。上象器身,下象欸足……加虍為聲符,乃由象形孳乳為形聲。」「後世作盧,从皿,已為絫增字。」郭沫若《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許書之釋盧為飯器者,蓋假借之義。」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借為黑義乃黸字,稱睛黑為矑,旅弓、彤弓,皆即黸字[一]。
訓黑曰盧。《詩》「盧令令」,黑犬也,乃黸之借[二]。
飯器也,此義今久不用。今訓黑者乃黸字之借。目瞳子曰矑,係俗字,亦=黸。玈弓亦俗字,亦當作黸。《說文》「齊人謂黑為黸」。[一]《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說文新附•玄部》:「玈,黑色也」。[二]《詩•齊風•盧令》:「盧令令,其人美且仁」。毛傳:「盧,田犬」。
白话解释
卢:吃饭用具。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这是籀文写法的“卢”。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有二形,「」像爐身及足形。另一個與金文都上像動物的頭,下像爐形。篆文變成從皿、?(ㄌㄨˊ lú)聲。從「皿」,指容器;「?」表示音讀。隸書、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佚383背

京津4769(甲)

甲886(甲)

十五年趞曹鼎(金)西周中期

伯公父簠(金)西周晚期

王子嬰次盧(金)春秋晚期

䣄令尹者旨刑田盧(金)春秋晚期

說文籀文

說文‧皿部

五十二病方249(隸)秦

一號墓竹簡220(隸)西漢

熏盧(隸)西漢

孔宙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飯器也。从皿𧇄聲。(𥃈)籀文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