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说文解字解释
火
huǒ火部 部 4画 U+706B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呼果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917頁,第3字許惟賢第837頁,第5字
𤈦也。
段注𤈦各本作燬。今正。下文曰𤈦,火也。爲轉注。
南方之行。炎而上。
段注與木曰東方之行,金曰西方之行,水曰北方之行,相儷成文。
𧰼形。
段注大其下。銳其上。呼果切。古音在十五部。
凡火之屬皆从火。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讀火如燬,今福建人猶如此。
燬也。古讀火如燬,今福建人猶然。
白话解释
火,可以烧毁一切的东西。五行之中,火代表南方属性,火光熊熊气势向上。字形像火的形象。所有与火相关的字,都采用“火”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二例,都像火燄上升的樣子,只是第二例在火焰中多了一些火星,然無損音、義,所以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戰國文字,用線條表現,少了下端的邊緣,而多了上端的飾畫,頗失其形。篆文,承自戰國文字之形,而除去其飾畫,較為簡明。字經隸書,體變作
,楷書沿之,也就不易看出它的原形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京津4634(甲)

明藏599(甲)

粹1428(甲)

帛丙2.4(楚)

說文‧火部

睡.法159(隸)秦

天文雜占2.1(隸)西漢

孫臏212(隸)西漢

武威醫簡87乙(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从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