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的说文解字解释
兒
ér儿部 部 8画 U+5152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然知反頁碼第714頁,第4行,第2字述
孩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汝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617頁,第2字許惟賢第709頁,第5字
孺子也。
段注《子部》曰:孺,乳子也。乳子,乳下子也。《襍記》謂之嬰兒。《女部》謂之嫛婗。兒孺雙聲。引伸爲凡幼小之偁。
从儿。象小兒頭𦥓未合。
段注謂篆體𠚒也。𦥓者,頭會匘葢也。小兒初生。匘葢未合。故象其形。汝移切。十六部。
字形解说
甲骨、金文已見隸作兒的字。甲文字從人,人首頂戴臼形物不識。《說文》認為是小兒頭囟未合,但囟字寫法與此異。學界有以為是總角形。篆文改從儿。楷書為篆、隸字形的簡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前7.16.2(甲)

京津1341(甲)

小臣兒卣(金)商代晚期

者兒觶(金)西周中期

兒鼎(金)西周中期

庚兒鼎(金)春秋中期

余贎乘兒鐘(金)春秋晚期

昜兒鼎(金)戰國晚期

郭.語4.27(楚)

說文‧儿部

睡虎地簡12.50(隸)秦

老子乙225上(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魯峻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孺子也。从儿,象小兒頭囟未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