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的说文解字解释
廾部 部 6画 U+4E1E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署陵切頁碼第79頁,第13字續丁孫
㞼
異體丞
翊也。从𠬞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義。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象人臽阱中有抍之者。臽者在下,抍者在上……此即許書之丞字,而誼則為抍救之抍。」「(許君于)初誼全不可知,遂別以後出之抍代丞,而以承字之訓訓丞矣。」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卩(跪坐的人形)陷落在凵(坎)中,上有𦥑(兩手)拯救之。」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丞,辅佐。字形采用“廾、卩、山”会义。山高,表示奉承之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廾」、「卩」、「凵」三部分構成。「廾」義是二手,「卩」義是跪坐的人,「凵」是坎的古字,義為陷阱。表示有人掉落陷阱,上有二手伸出拯救。是拯字的初文。金文承之甲骨文而省去「凵」;戰國文字承甲骨文而「卩」形變異。篆文之形承自戰國文字,而「凵」形訛變作「口」。隸書「廾」變作左右折筆,「凵」形變作横筆。楷書承之隸書而定體。以上諸形,大抵由「廾」、「卩」、「凵」構成,又和丞字沒聲音關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鐵1.71.3(甲)

尹丞鼎(金)西周

卅八年上郡守慶戈(金)戰國晚期

說文‧廾部

睡虎地簡24.18(隸)秦

秦詔權(篆)秦

天文雜占3.2(隸)西漢

居延簡甲11(隸)西漢

一號墓封泥211(隸)西漢

曹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翊也。从廾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