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奉的说文解字解释

奉的说文解字解释

廾部 部 8画 U+5949

fèng

廾部

8画

U+5949

扶隴切

𠬻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扶隴切頁碼79頁,第12

𠬻

異體

𠬻承也。从手从𠬞𡴀聲。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附恐反頁碼221頁,第5行,第2

𠬻承也。從手,從𠬞丰聲。

鍇注臣鍇曰:「丰音封。」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扶隴切古音第九部頁碼412頁,第3許惟賢186頁,第2

𠬻承也。

段注《手部》曰承,奉也。受也。

从手廾。

段注從手𠂇又雙引也。

丰聲。

段注扶隴切。九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捧,俗。既已从二手,又加一手,不通。

俗作捧,奉从𠬞,已兩手,後加手旁,不通。

捧之正字。

白话解释

奉,敬承。字形采用“手、廾”作边旁,采用“丰”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作「」者,從廾、丰聲,像雙手舉丰貌。「廾」是舉起雙手行禮,有尊敬的意思;「丰」是草木茂盛的樣子,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金文另一字形作「」,也是像人雙手舉丰的樣子。戰國文字則將「丰」字上部變易筆勢成左右兩點,並拉長下筆,而將「廾」分置兩旁,但雙手舉丰之構意仍然可見。篆文則於「廾」中另增一「手」字,高舉之意更為明顯。隸書或省併連筆變作「」,雙手之形已略有失;或作「」,左右的「」由篆文直接隸定,但其中的「丰」及「手」,則分別省變為「士」、「」。楷書字形,當是由隸書「」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承也。从手从廾,𡴀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