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的说文解字解释
口部 部 7画 U+5448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直成反頁碼第128頁,第7行,第1字述
平也。從口𡈼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平也。呈露之呈當作[𡈼],
平也。今本義皆廢而不用,呈露之呈乃𡈼之借。
白话解释
呈,向同级的官员汇报。字形采用“口”作边旁,“壬”作声旁。
字形解说
呈為程字的初文,是古代權衡丈尺斗斛的平法,本義為度量眾物的標準。甲骨文字形從口、從土。從口,像容器之形;從土,取以器口平齊為度量標準。戰國文字承此字形而來,字或轉成從口、?聲(參考于省吾說法)。篆文、隸書、楷書承此字形而來。呈字引申為顯示、顯現之後,分化出從禾、呈聲的程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粹417(甲)

前2.34.5(甲)

郭.老甲.10(楚)

說文‧口部

相馬經23上(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衡方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平也。从口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