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祀的说文解字解释

祀的说文解字解释

示部 部 7画 U+7940

示部

7画

U+7940

詳里切

𥘰,禩,𥛴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詳里切頁碼3頁,第16

異體𥘰

祀祭無已也。从示巳聲。

異體𥛴

禩祀或从異。

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祠此反頁碼31頁,第4行,第2

禩祭無已也。從示已聲。

鍇注臣鍇按:《老子》曰:「子孫祭祀不輟。」是也。

反切………頁碼31頁,第5行,第1

祀或從異。

鍇注臣鍇曰:「異,聲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詳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2頁,第6許惟賢5頁,第7

禩祭無巳也。

段注析言則祭無巳曰祀。从巳而釋爲無巳。此如治曰亂,徂曰存。終則有始之義也。《釋詁》曰:祀祭也。

从示。巳聲。

段注詳里切。一部。

祀或从異。

段注《周禮・大宗伯》,小祝注皆云故書祀作禩。按禩字見於故書。是古文也。篆隷有祀無禩。是以漢儒杜子春,鄭司農不識。但云當爲祀,讀爲祀。而不敢直言古文祀。葢其愼也。至許乃定爲一字。至魏時乃入三體石經。古文巳聲異聲同在一部。故異形而同字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以聲為訓。祠,春祭。喉音斂,則為齒音;齒音侈,則為喉音。

「祭無已也」,以聲為訓。凡喉音斂,則為齒音,齒音侈,則為喉音,故祀(齒)亦从異(喉)作禩。

「祭無已也」,以聲為訓。凡喉音斂則為齒音,齒音侈則為喉音,故祀(齒)異(喉)作禩。

白话解释

祀,不停地祭祀。字形采用“示”作边旁,“巳”作声旁。“禩”,这是“祀”的异体字,采用“異”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本作「巳」,不從示。後因假借為干支字,轉注為從示、巳聲的「祀」,保留其本義。甲骨文多作「祀」,從示、巳聲,構形左右無別。卜辭作為祭祀之專名。金文與甲骨文同,聲旁或添加裝飾性羨符作「」,構形左右無別。〈作冊大鼎〉「鑄武王文王祀鼎」之「祀」作「」,不從示,當是《說文》或體增「示」作「禩」之所本。戰國文字承甲骨、金文,定形為左形右聲的「祀」字,與篆文同。《說文‧示部》:「,祭無已也。从示、已聲。,祀或從異。」從示表示與祭祀之義相關;從已,表示音讀,兼表永續不絕之義,本義是子孫世代祭祀不絕。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祭無已也。从示巳聲。(禩)祀或从異。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