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的说文解字解释
嗣
sì冊部 部 13画 U+55E3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祥吏切頁碼第64頁,第4字續丁孫
嗣
諸矦嗣國也。从𠕁从口,司聲。
鉉注徐鍇曰:「冊必於廟。史讀其冊,故从口。」
孠
古文嗣从子。
附注徐鍇繫傳:「《尚書》祝冊,謂冊必於廟,史讀其冊也,故从口,此會意。」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嗣,诸侯嗣国。字形采用“冊、口”会义,“司”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大、從子、從冊。從大,指君王;從子,指受冊封的人;從冊,指冊封的文告。表示受君王冊封為諸侯。金文字形從冊、司聲。從冊,指冊封的文告;從司,指管理者,指受君王冊封為管理封地的諸侯。金文或從冊、從口,司聲。從口應是從囗,表示冊封的封地。篆文、隸書、楷書字形承金文而來。《說文》古文從子、司聲。從子,強調受冊封的人。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戌嗣子鼎(金)商代晚期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曾姬無卹壺(金)戰國早期

令狐君嗣子壺(金)戰國早期

妾子𧊒壺(金)戰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冊部

泰山刻石(篆)秦

武威簡.特牲36(隸)西漢

西狹頌(隸)東漢

魏受禪表(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諸侯嗣國也。从冊从口,司聲。徐鍇曰:“冊必於廟。史讀其冊,故从口。”(孠)古文嗣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