邿的说文解字解释
邿
shī邑部 部 8画 U+90B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書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183頁,第1字許惟賢第520頁,第2字
附庸國。
段注《王制》曰: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矦曰附庸。鄭云:不合,謂不朝會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國事附於大國。不能以名通也。《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邿者,魯附庸也。
在東平亢父邿亭。
段注《前志》曰:東平國亢父詩亭,故詩國。《後志》曰:章帝元和元年。分東平國爲任城國。亢父屬任城國。按《前志》當作詩亭故邿國。許書當作東平亢父詩亭。杜預左注亦當本作詩亭。皆寫者亂之耳。邿詩古今字也。今山東濟寧州東南有故邿城。
从邑。寺聲。
段注書之切。一部。
《春秋傳》曰:取邿。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寺季故公簋(金)西周晚期

邿欠足簋(金)春秋早期

說文‧邑部

楷書
附检字
附庸國。在東平亢父邿亭。从邑寺聲。《春秋傳》曰:“取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