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的说文解字解释
羽
yǔ羽部 部 6画 U+7FBD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王矩切頁碼第110頁,第2字續丁孫
𦏲
異體羽
鳥長毛也。象形。凡羽之屬皆从𦏲。
附注王筠釋例:「象形者,鳥立時兩翄形也。」饒炯部首訂:「鳥長毛者,謂鳥翅之長毛也。篆象兩翼未舒之形。」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羽』字象翼部羽毛,蓋鳥長毛主要長在翼部上,因此甲骨文此字可有『羽』、『翼』二讀。甲骨文都假借為『昱日』的『昱』、『翊』,但字形則相當於後世的『羽』字。戰國以後『羽』字中部分開成二體,與甲骨以來的字形差別較大,而與甲骨文的『彗』字同形。楚系文字或加『于』聲作『𦏴』,用為音律名。」
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于甫反頁碼第287頁,第5行,第1字述
鳥長毛也。象形。凡羽之屬,皆從羽。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五音之羽,乃託名標識。
白话解释
羽,鸟的长毛。象形。所有与羽相关的字,都采用“羽”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
,像鳥羽之形,有其莖和毛。金文出以反向的鳥羽,音、義不變。戰國文字之
,和甲文之形應無區別。篆文
則曲其羽莖,增以羽毛,仍不失像鳥羽之形。隸書有二例:一承戰國文字之
;一則毛離於莖,稍失其形。楷書之羽,即承其第二例而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佚226背(甲)

拾8.14(甲)

拾3.4(甲)

四祀弋其卣(金)商代晚期

宰椃角(金)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曾侯乙鐘(金)戰國早期

包2.260(楚)

包牘1(楚)

包2.128(楚)

說文‧羽部

睡.為26(隸)秦

老子甲後185(隸)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熹.春秋.昭十八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鳥長毛也。象形。凡羽之屬皆从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