遹的说文解字解释
遹
yù辵部 部 15画 U+9079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余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89頁,第3字許惟賢第129頁,第12字
回辟也。
段注依《韵會》作辟。《小雅》。謀猶回遹。毛曰:回邪,遹辟也。按辟僻古今字。《大雅》兩言回遹。箋皆云:回邪。《韓詩》遹作穴。或作泬。或作鴥。皆叚借字也。遹古多假爲述字。《釋言》云:遹,述也。言叚借也。《釋詁》云:遹遵率循。《釋訓》云:不遹,不蹟也。皆謂遹卽述字也。言轉注也。不遹者,今《邶風》之報我不述也。
从辵。矞聲。
段注余律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本字欥。聿、曰。
《詩經》之「遹」字大概係「述」之借,至句首之遹字則與聿、曰等同為欥之借字。
遹、聿、曰等字在句首為發語詞者,皆欥之假字。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㝬鐘(金)西周晚期

小克鼎(金)西周晚期

小克鼎(金)西周晚期

翏生盨(金)西周晚期

說文‧辵部

楷書
附检字
回避也。从辵矞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