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遹的说文解字解释

遹的说文解字解释

辵部 部 15画 U+9079

辵部

15画

U+9079

余律切

𨗝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余律切頁碼53頁,第41

𨗝

異體

𨗝回避也。从辵矞聲。

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涓律反頁碼156頁,第2行,第2

𨗝迴避也。從辵矞聲。

鍇注臣鍇曰:「遹猶泬也,回泬之意。」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余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89頁,第3許惟賢129頁,第12

𨗝回辟也。

段注依《韵會》作辟。《小雅》。謀猶回遹。毛曰:回邪,遹辟也。按辟僻古今字。《大雅》兩言回遹。箋皆云:回邪。《韓詩》遹作穴。或作泬。或作鴥。皆叚借字也。遹古多假爲述字。《釋言》云:遹,述也。言叚借也。《釋詁》云:遹遵率循。《釋訓》云:不遹,不蹟也。皆謂遹卽述字也。言轉注也。不遹者,今《邶風》之報我不述也。

从辵。矞聲。

段注余律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本字欥。聿、曰。

《詩經》之「遹」字大概係「述」之借,至句首之遹字則與聿、曰等同為欥之借字。

遹、聿、曰等字在句首為發語詞者,皆欥之假字。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回避也。从辵矞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