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的说文解字解释
直
zhí𠃊部 部 8画 U+76F4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除力切頁碼第424頁,第1字續丁孫
直
異體直、𥄂
正見也。从𠃊从十从目。
鉉注徐鍇曰:「𠃊,隱也。今十目所見是直也。」
𣖇
異體𣓟
古文直。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目,目上以一直筆表示直視。金文以下或加『𠃊(表區域義)』,蓋建築須直。《郭店・緇衣》、《老乙》二形實為『植』字,借為『直』,《說文》逕以為古文『直』。」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陳力反頁碼第1011頁,第1行,第1字述
正見也。從十、目、𠃊。
鍇注臣鍇曰:「𠃊,隱也。今十目所見是直也。《春秋左傳》曰:『叔向,古之遺直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1011頁,第2行,第1字述
古文直或從木,如此。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除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533頁,第5字許惟賢第1101頁,第5字
正見也。
段注《左傳》曰:正直爲正。正曲爲直。其引申之義也。見之審則必能矯其枉。故曰正曲爲直。
从十目𠃊。
段注謂以十目視𠃊。𠃊者無所逃也。三字會意。除力切。一部。今隷作直。
古文直。或从木如此。
段注囧猶目也。从木者,木從繩則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十目燭隱,故漢有司直官。
燭隱也,故漢有「司直」之官。
燭隱,故漢有司直之官,引申為曲直。
白话解释
直,正视。字形采用“∟、十、目”会义。,是古文写法的“直”。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目,目上一直筆表示正面直視。金文字形從十、從目、從。十目表示眾多眼睛,
即
(?),表示隱蔽。三者相合表示眾目所視,無所隱蔽遁逃。戰國楚系文字目變作「
」,形似田。戰國秦系文字從十、從目、從?,與金文同意,而為篆文字形之所本。隸書字形則將「十」省變作「亠」,又將
(?)拉直為橫筆,而為楷書字形所本。《說文》另收有古文「
」,從十、從
、從木,「
」實為「目」的變形,當是「植」的古文而誤置於此。在六書中,甲骨文字形屬於合體指事,金文至楷書字形則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乙4678(甲)

恒簋蓋(金)西周中期

郭.唐.20(楚)

郭.緇.3(楚)

郭.老乙.14(楚)

說文古文

說文‧𠃊部

睡虎地簡23.1(隸)秦

孫臏9(隸)西漢

流沙簡.簡牘1.7(隸)西漢

孔龢碑(隸)東漢

孔彪碑(隸)東漢

武威醫簡91甲(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正見也。从𠃊从十从目。徐鍇曰:“乚,隱也。今十目所見是直也。”(𣖇)古文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