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的说文解字解释
支
zhī支部 部 4画 U+652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支,离开竹干的竹枝,即竹节上叉生的细竹枝。字形采用“手”作边旁,像手持不完整的竹子。,这是古文写法的“支”。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之,業已隸化。篆文作
,由「
」和「
」構成。又,是「右手」的本字,此作動詞,作「折取」解;
,像竹葉,和「竹」是一字的異體,僅繁簡不同而已,此取其本義。二者相合,可會以折取竹枝之意。《說文》解其形為「从手持半竹」,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有以支、竹古同屬舌聲端紐,二字雙聲,以為形聲,可備一說。隸書作
,和戰國文字之
一致,頗失其形,楷書據以定體作支,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說文》古文作
,將「竹」析開,分別置於「
」之上、下,以示其義,和
僅繁簡不同而已,從又、竹構形,屬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說文古文

說文‧支部

睡.法25(隸)秦

縱橫家書151(隸)西漢

居延簡甲19A(隸)西漢

武威簡.服傳6(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熹.易.坤文言(隸)東漢

尹宙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凡支之屬皆从支。(𢺶)古文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