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的说文解字解释
百
bǎi𪞶部 部 6画 U+767E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博陌切頁碼第109頁,第7字續丁孫
百
十十也。从一、。數,十百爲一貫。相章也。
𦣻
古文百从自。
附注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百字的造字本義,係于白字中部附加一个折角形的曲劃,作為指事字的標志,以別于白,而仍因白字以為聲。」
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博陌反頁碼第285頁,第4行,第2字述
十十也。從一、。數,十百爲一貫,相章也。
鍇注臣鍇曰:「百亦成數,故云一貫。以《詩》言之爲一章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285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百。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或云从一白聲,鐘鼎百作白。
或可作从一白聲。(鐘鼎當作百)。
白话解释
百,十个十。字形由“一、白”构成。计数方法是,十个百为一贯。这样,各个数级相彰显。
字形解说
「百」字從甲骨文到楷書都有,變化不大,是由「白」字分化出來的。在甲骨文的「白」字上添一橫筆,中間再加入「」形,就分化出「百」字。古人以增加筆畫的方式,讓「百」與「白」在字形上有所區隔,本是大拇指「擘」的初文。到了金文,「百」字作從「一」、從「白」。戰國文字有的將字形偏旁的「白」進一步訛變成「自」,《說文》古文正是承襲這種系統的寫法;或是在原有的橫筆上再添一飾筆,字形更加繁複。雖然「百」、「白」可透過字形嚴格加予區分,但在先秦出土文獻中,卻常常以「白」為「百」的。《說文》解釋「百」字為「十十也。从一白。」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林1.8.13(甲)

甲3017反(甲)

乙6863反(甲)

甲878(甲)

曶鼎(金)西周中期

㝬鐘(金)西周晚期

沇兒鎛(金)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妾子𧊒壺(金)戰國晚期

包2.115(楚)

包2.137(楚)

郭.語1.18(楚)

說文古文

說文‧𦣹部

睡虎地簡23.8(隸)秦

老子甲57(隸)西漢

孫臏91(隸)西漢

禮器碑陰(隸)東漢

熹.詩.兔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十十也。从一、𦣹。數,十百爲一貫。相章也。(𦣻)古文百从自。


